河南博物院的“穿越之物”

去西安玩,逛了逛陕西博物馆。去苏州玩,第一站就是苏州博物馆。可家门口的河南博物院我还从来没去过,说来还真有点遗憾。趁周末,补上了这一课。

河南作为考古大省,也是文物大省,在河南省内挖掘到的文物大多陈列在省博物院,特别珍贵的国宝级文物转移去了国家博物院。覆盖的历史时期从夏商时期一直延绵到清朝。从文物数量和质量上,河南博物院都不输于任何一座省级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地处郑州市北二环路上,也即农业路上。原来,坐BRT公交车去那里很方便,但最近农业路全线都在建设快速高架桥,路中间全部是正在施工的工地,通行能力只有正常时的1/3,很多公交车也都改了线,外地朋友建议还是打车去比较靠谱。

在大门的东侧人工窗口或者自助机都可以凭身份证可以免费领取门卡,我去的时候是下午一点,整个博物院里人都很少,图的就是个清净。进入大厅以后,可以花费100元请导游讲解,也可以请义务讲解员,因为人太少,我还是租了个讲解器比较方便。

从第一展厅开始就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古猿人留下的石器工具之类,和大多数博物馆比较类似,按时期划分了展厅。

我不写流水账,这次玩儿个标题党,专门挑几件有意思的,让我们后人惊叹“原来古人还能造出这样器物”的文物来说说,这几件东西颇有点让人感觉好似穿越时代一般,挺有趣。

先说第一件,距今5、6000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的陶罐。

这件陶罐最与众不同的,就是罐体上面古人手工制作了一个形似英文字母“X”的纹饰。我还记得小时候学数学第一次老师教着写方程式中的X,就是左边画半个圆圈,右边再画半个圆圈,闹了半天这是流传了5000年的写法啊,瞬间有一种“老祖宗真有文化”的幽默感,别说话,你感受一下 :-p

第二件,是春秋时期的铜合页。

记得在陕西博物馆曾看到过秦朝时制作的大量使用复杂机械的铜马车,河南博物院这件合页,可要比始皇时候的铜车还要早几百年。那时候的古人居然就已经可以制作出这么精细的合页来,不得不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

第三件,是汉代的母子孙印章。

所谓母子孙印章,就是一套印章,由三枚构成,每一枚都有单独的设计和内容。最小的印,恰好可以安放在中间印章的空腔内,而组合好的这两枚印章,又能完整的放入最大那枚印章里面,组成一个完整整体,好像祖孙三代在一起故而得名。

每一枚印章制作都非常精细,汉代时的印章主要还是文件外头配合封泥用来在做文件密封之用,防止文件传输过程中被人私自打开,安全行业叫“中间人攻击”,所以那时候的印章普遍制作很小且十分精美。

第四件,是两件一组啦,白菜和萝卜!

看着像真的吧?其实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大家都知道慈禧最喜欢的翡翠白菜,却大多不知道清朝还有类似的象牙萝卜和象牙白菜。只不过受限于象牙本身没有翡翠原石那么大,这两件宝贝的体积相对小了一些,知名度也小了许多。但这两件在雕刻技巧和制作精良方面,都和慈禧的翡翠白菜有异曲同工之妙。上面还都雕刻有小虫,连虫子腿上的肌理都分毫毕现,几乎人人来到这两件文物前,都会忍不住感慨不已。

最后一件文物,还是和信仰有关。

唐代的贝叶佛经!

西安大慈恩寺里保存有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就是这种最原石的、刻在贝叶上的经文,而不是《西游记》里演的印刷在白纸上的佛经,掉水里还得在晒经石上晒干。古印度还没那么发达,佛经都是刻在植物叶子上的,而且都是梵文。

只是不知道河南博物院保存的这片贝叶经,是不是玄奘法师带回来的那批。

最后买一送一,来个纪录片。这也是我最近正在看的一部专门将郑州考古发现的纪录片:《商之都》

热情的河南人民欢迎各位!

你的打赏,我的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