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并非遁世

当我开始亲近佛教时,家人曾担心我终有一日会抛家舍业遁入空门。他们非常不愿意我成为一名出家的和尚。时间久了我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以为信佛就会出家。当然,这种观点是对佛教的误解。

首先从亲近佛教的不同阶段说起。

当一个人开始对佛教产生兴趣时,开始研读佛教经典或佛经解读时,他只能称之为佛经的亲近者,还跟宗教信仰没有直接关系。相信在现在这种生活压力巨大的时代里,很多人会在遇到伤痛或迷惘时,读过此类充满禅意的宗教类书籍,或与之类似的鸡汤文。

当这个人开始深入理解佛教教义、佛教历史时,会对佛教的理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也会发现很多生活中的疑惑在宗教里得到了答案。比如,人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为什么还是会“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呢?佛教告诉我们,做下的每一件事,都会有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果,所有这一切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可能是现世眼前,也可能是未来世将来,谁也躲不过造下的业。

接着,这个人在对佛教强烈的认同感的驱使下,会有意识地依照佛教五戒约束自己,尽量的种下善因,为自己也为他人。不杀生的素食,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慈悲心;不偷盗是为了让自己远离贪念;不邪淫自不必多讲;不妄语是为了让自己言谈高尚,守护诚信;不饮酒则是约束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然后,心中就会自然的升腾一种希望皈依佛教的愿望,期望更深入的学习经典,学习更多的善知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乃三皈依。皈依之后才是完全的、正式的佛教徒,就好比入学报道了,皈依证既是自己的学生证。但有一点要弄清楚,皈依后并非出家人,并非和尚,虽然皈依之后师傅会赐法号。这时只能是在家修行的居士,距离僧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皈依后并不影响生活,只是心灵上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约束感。虽然我还没有皈依,但我始终向往皈依。我希望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家人对佛教的认知更充分时,可以真正皈依三宝,成为佛弟子。

再往下发展,在寺院受剃度并受戒后,才是正式的出家。依据受戒不同,分为沙弥、比丘等等。我还无缘这些阶段,都是书中或网上读来的。目前看,这辈子也没有出家全身心修行的打算。

说完了不同阶段,再来聊聊出家和遁世的关系。

今天在知乎看到一问题说:“现年19岁一心皈依佛门是否为遁世表现?”

我的回答是:

首先,何为遁世?因为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无法克服或备受打击而选择逃避吗?这和遁世无关,和生活态度有关。
皈依佛门不等于出家,皈依三宝之后,是佛教徒,但还是在家弟子,所谓居士。

世间的俗物也好,俗世也罢,大可以当作是自己修行的一场过程。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世间诸事诸法,说到底都离不开空性,无常才是这一切的根本。俗与不俗,关键还是自己的内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皈依佛门,并非为遁世,而是更准确的认识这个世界。

啰嗦了这么多,本人因为佛性驽钝,学识浅薄,难免有理解错误之处,如有缘,希望各位师兄指点一二!

希望读到本文此处的你,可以对佛教有一点不同的认识,祝各位寻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清凉。

南无阿弥陀佛

你的打赏,我的干粮